1)第六百九十八章 察尔汗盐场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抬眼看了看窗外,李景轻叹了口气:“咱们汉人讲究的是落叶归根,这一次迁移人口,迁过去就很难回来了,老百姓不可能不留恋故土,故土难舍啊!

  所以咱们不能强迫老百姓迁移,就算是招募新兵,也得就近招募,我看就从四川和陕西一带招募。中文..,最新章节访问:。先招二十万人,安置在河套地区和朵甘地区‘交’界的地方,咱们慢慢向西发展。至于土默特部落所在的地区,从归化迁一个‘蒙’古部落过去。大家都是‘蒙’古人,更容易适应当地的条件。”

  “大帅体恤百姓,实是大明万民之福。”苏衡笑道。

  李景摇摇头:“什么体恤百姓,折腾百姓还差不多。不过这人呢,就得折腾!你要不折腾他们,他们就会安于现状,不知进取!”

  顿了顿,李景又道:“不过折腾得有个度,折腾大了不行,折腾大了老百姓受不住就会对朝廷不满。得慢慢折腾,要在折腾的过程中,让老百姓知道朝廷这么做是为了他们好,让他们体会到朝廷每折腾一次,他们的日子就会过的好一些。”

  苏衡笑道:“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比以前好过多了,以前没地的都分到地了,税率虽然加了很多,但是苛捐杂税却没有了,实际上老百姓的负担是减轻了的,只要不发生天灾,老百姓就不愁温饱。”

  李景叹道:“不过老百姓分到地的时间还短,而且这两年年景一直不好,老百姓手里并没攒下多少粮食,一旦出现大的灾害,老百姓的日子就难过起来,要是能有个两三年的好年景,老百姓手里能攒下一些粮食,那时就不用朝廷整日牵肠挂肚了。

  其实,这两年朝廷难就难在这个天灾上面,要是没有那么多灾害,朝廷一年盈余几百万两银子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两年不是这里闹灾,就是那里有事,到最后一文钱没攒下不说,还拉了上千万两银子的饥荒。

  本来今年的年景不错,各地都没出大的灾害,工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赋税收入也好于往年,我原以为今年能剩点银子,可是没想到黄得功等人造反,不但没剩一文银子,又贴了一大笔钱进去。”

  苏衡闻听不由默然。

  作为李景的随身书办,苏衡十分清楚李景每天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是如何殚‘精’竭虑,可是无论李景想多少办法,挣多少钱,总有个大窟窿等着填,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无奈。

  沉‘吟’了一下,苏衡说道:“大帅,你别上火,现在叛‘乱’已定,只要我们修生养息几年,朝廷就能缓过劲了。”

  李景笑了笑:“你以为我真的上火?我以前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跟你说实话,这次叛‘乱’虽然令朝廷‘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但是我正好借此出兵平定漠西。

  你可能不明白我为什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