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9章 走私的天堂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球人从大明进口丝绸,瓷器,漆器,药材等物资转运到东南亚各国,然后从各国换回胡椒,苏木,香料,象牙等物资带到福州销售,获取暴利。福州成了各国贸易的中转站,福州港也一跃成为大明的四大港口之一。另外三个是广州,明州即现在的宁波,和泉州。

  由于海上贸易兴旺发达,这里汇聚了大量的人口,由此又带动了农业地瓜最先便是福州商人陈振龙从吕宋引进来的,纺织业福州纺织工人林洪改良纺织机,能织各种花色的纺织品,福州一时被誉为丝城,和造船业明朝福州的福船在全国相当有名,其远洋航行能力和作业能力都很强。许多商人,乃至外国人都来福州买船。由于造船业利润极高,刺激了福州民营造船业迅速发展,明朝后期,楼寇猖撅,大明禁绝出海,一些人居然跑到无人岛上办厂造船。

  等郑芝龙横空出世,扫平东南沿海的海盗之后,福州和泉州又成了走私贸易的天堂,可以说,福州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商业城市。

  商业城市,商人的比例当然非常高,因此李景在福州非常不受欢迎。

  原因很简单,李景提高了商人的税率。

  李景虽然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税率,但是交了粮税以后,农民再无需缴纳别的费用,实际上农民的负担是减轻了的。

  另外,以前农民需要承担各种劳役,现今除了跟他们有利益关系的工程需要无偿服役,剩下再让农民出工都有工钱,这样一来,农民又多了份额外的收入。

  因此,李景在农民的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可以说深受农民的爱戴。

  但是在商人的眼中,李景简直就是恶魔。

  李景的一纸政令,把以前近乎于没有的商税提高到一成以上,同时,李景重拳打击走私业,更逼反郑芝龙,一时间福州的海上贸易近乎停滞。对李景,福州的商人可谓恨得牙根痒痒。

  李景出来福州的时候,福州就没有多少人欢迎他,这次李景从泉州回来,同样也没多少人欢迎他。

  对此,李景并不介意。

  作为一名当权者,李景对社会各个阶层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必须要有倾向性,或者是倾向于普通老百姓,或者是倾向于士绅富商。

  大明现在国库空虚,倾向于士绅阶层的话,国家就收不到赋税,收不来赋税,李景许多事情就做不成,李景当然不愿为了让士绅阶层满意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实际上,李景很清楚,别看自己定的商税很高,但是商人依然有利可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物价,把税费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在国家还没有专业的物价调控部门,也就是说在国家还不具有平抑物价的能力之前,行政手段是无法千预物价的,这时,李景只能扶植商家低价倾销商品,用这样的手段来平抑物价。景记商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