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0章 风闻署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是什么时候,大明内忧外患,急需一胜利来振奋士气,曹诏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打了一场这么关键的胜仗,无论怎么褒奖都不为过。中文

  而他却在这个时候弹t曹诏,这不是没事儿找抽么

  大家都知道皇上的意思,但是大家都不吭声,摆明了是想浑水摸鱼。

  因为无论成败,大家都得不到好处,但也没有坏处。只有他这个出头鸟,无论怎样都讨不到好处。

  想明原因,刘令誉顿时止步不前,咔吧咔吧眼,冲王承恩一抱拳,转身便往回走。

  见刘令誉冲往后殿,众臣都等着看热闹,不想王承恩只说了一句话,刘令誉便打退堂鼓,众人都觉得没意思,随即纷纷走出大殿。

  这件事对大明来说,实在是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了。

  但是李景听说朝堂上竟然出现这样的一幕时,不禁睛然长叹。

  如果大明继续由这些人主政,那么离灭亡真的己经不远了。

  当此多事之秋,这些人还在计较他们个人的那点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大局。

  刘令誉敢在这时弹幼曹诏,看似勇气可嘉,实则完全出于个人的目的,他只是抓住了朱由检不敢对言官动手的心理,才敢弹劾曹诏。

  要是朱由检可以任意处置言官,再给刘令誉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弹劫曹诏。

  兵者,国之重器。

  像曹诏这样的高级将领,换到任何国家都会极其重视,即使犯错,处置的时候也要慎之又慎,何况曹诏刚立下奇功,岂能容刘令誉这样的人任意弹勃。

  李景实在是不明白朱由检是怎么想的,大明的言官己经严重干扰了朝廷的秩序,为什么就不能改变言官的职能

  当然李景并不是要取消言官这一机构,言官对国家还是非常有用的,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因为有言官的存在,皇帝和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才不敢为所欲为。

  李景认为,言官就是说话的官员,跟后世的新闻工作比较类似,职责应该是反映问题,起监督的作用,没有权利去给官员定罪。如果言官能给别的官员定罪,那还要大理寺,刑部这些司法部门干嘛

  唯一不同的是,后世的新闻说的大多是好话,而言官说的都是不中听的话。正因为言官说的都是不中听的话,才凸显出他们的作用.

  实际上,李景在平阳府搞的那个都察院就是在摸索如何改变言官的职能。

  不过平阳府的都察院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平阳府的格局太小,李景的政令基本可以做到通达,平阳府的都察院的职贵只是监察官员,并没有言论监督这方面的职能。

  通过刘令誉这件事,李景忽然萌生出设置风闻署这个念头。

  起这个名字的缘由,是因为御史可以风闻奏事,也就是说没有真凭实据,只凭道听途说他们就可以上奏这个部门就是专门处理那些没有真凭实据的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