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4章 杀鸡儆猴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4章杀鸡儆猴王承恩觉得郁闷,其实李景比他还郁闷。

  因为擅自离境这件事,这次李景把自己许多实力都暴露了出来。

  这么做,李景也是没有办法,当时只有把朝廷那些大臣拖下水,他们才会帮自己说话,否则自己就要被下狱问罪。

  若不想束手待毙,就只能起兵造反。

  但现在却绝不是造反的时候。

  李景要是起兵造反,那么河南这些灾民便顾不上了,这可是上百万人,李景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人死去。

  而且两年之内李景还要应付另一场更大的灾难,瘟疫。

  如果造反,平阳府一带便要成为战场,到时非但没有精力阻止瘟疫,只怕反而会加剧瘟疫的蔓延.

  看着马五送来的情报,李景摇了摇头。

  朱由检答应了运城的盐政由他全权做主,同时把所有的盐政官员全部调走,这说明朱由检现在真的是一点钱都没有了,不然的话,朱由检是绝不会把盐的专卖权交给他的。

  但是朱由检无奈出让盐的专卖权,对他必然会更加嫉恨,只要时机成熟,就会对他动手。

  轻轻叹了口气,对朱由检的隐忍,李景还是很佩服的,李景自问没有朱由检这份功力。

  对朱由俭这个人,李景可能比朱由俭自己了解的都深。朱由俭身上有很多优点:坚忍,勤劳,爱民等等,但是在他身上同样还有很多致命的缺点:多疑,自负,没有主见,没有识人之明。

  在李景看来,朱由检并不适合做一名决策者,朱由检更适合做一名执行者。

  因为朱由检的性格决定他做不了一名决策者,作为一名决策者必须识人善断,哪怕他本身能力不行,只要他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就能弥补他自身能力不足的缺陷。

  与此同时决策者还要有决断的能力,人才考虑问题思路可能不一样,做法可能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决策者自己拿主意,从中选出最佳方案。一会儿觉得这样好,一会儿觉得那样好,犹豫不决,那样也同样办不成事。

  刘邦和刘备就是这样人,他们本身没有太多的能力,但是他们用的都是有能力的人。

  同时他们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果断执行。

  朱由检跟两个人一样,都是自身能力不足,但是他却没有刘邦和刘备那样的识人知人用人之明。

  大明朝可谓人才济济,军事上有孙承宗这样的战略军事家,有曹诏这样卓越的战术执行者,臣有袁可立这样睿智的政治家,科有徐光启孙元化这样的天才科家,可是他居然全部弃之不用,或者用的根本不是地方。

  而且朱由检性格多疑,别人提出的意见他总要先怀疑一番,然后他还非常自负,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哪怕自己做错了也不承认。

  最后他还不会在关键的时候做决断。

  因此刘邦和刘备最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