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 购买牛马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知道为什么连孩子都要干活儿了,说白了就是生产力的问题。

  那时没有什么手扶拖拉机,也没有各种机械化耕地用其,要种地只能靠人。当然,还有牛马,尤其是在古代,农民爱牛跟爱子差不多,甚至还有过之,即便是天旱不能耕地,甚至无粮可食的时候,农民也舍不得把牛杀掉。当衣民迫于无奈要出卖耕牛的时候,其内心的难过和对牛的依恋之情是难以表达的,对农民来说,牛己经不单纯是能帮助他们耕田种地的劳力,而是家庭的一员。

  电影和电视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某位大侠进了某家客栈,然后大喝一声:“小二,切两斤熟牛肉,再来一坛好酒。”

  这样的清节纯属胡说八道,饭馆客栈敢卖牛肉,老板活腻味了吧杀牛是犯法的,而且是重罪。

  大明律规定,故意杀他人牛马,杖七十,徒一年半,私自宰杀自己的牛马,杖一百,耕牛因病死亡,如果不报官,私自开剥,苔四十。

  而且以老百姓对牛的爱惜程度,是不可能把牛卖掉让人杀掉的,在卖牛以前肯定要打听好买牛是干什么用的,想杀掉滚犊子,信不信报官抽你丫的。

  虽然老百姓非常爱惜牛,但是牛不是谁家都能买得起的,大多数的老百姓家里都没有牛,即便是杨百富这样的大户人家,耕牛也是不够的。

  没有牛,耕地就只能靠人,而人力显然是比不上畜力的。

  当李景意识到生产力不高是因为没有牛马的时候,就命令马五派人到愉林购买一批牛马回来。

  很可惜,就在这时,陕西爆发了流民起义,再加上后金入关,大同那边也跟蒙古方面断绝了贸易往来。马五派出去的人另u说买牛马,连人都差点没回来,买牛马的事情自然不了了之。

  没有牛马,只能依靠人力,好在红山岭这几年人口增加很快,人力倒是不缺。

  但李景想要在陵川开办堂让人读书,总不能把红山岭的人口给搬到陵川吧就算能搬过来,陵川暂时也没有能力吸纳这么多的人口。因此,要想让陵川的人把孩子送进堂,就必须给这些人家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李景算盘了一下当前的局势,现在陕西的局势荃本上己经开始稳定,这时到愉林购买一批牛马应该问题不大。而且现在距离来年春耕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购买牛马完全够用。

  打定主意,李景便道:“岳父,依我看现在的时间还算充裕,让人给五哥送信,购买一批牛马回来,这样,来年春耕劳力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而且只要这批牛马买回来,以陵川的地理条件,只要饲养得当,就可以繁衍生息,数年后软会有大批的牛马以供农民使用。”

  沈正琢磨了一会儿点点头道:“我这就给马五写信,让他务必买一批牛马回来。”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