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四章 戬 (十一)_革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谱和优雅的演奏方式呢?

  作为当时法度的一种,《乐》本身是很粗略的,上面所记载的音乐也是很陈旧,不符合此时人们的审美。

  荀况本人对此也并不多么放在心上。

  他将《礼》《乐》用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分别梳理一遍,而后说道:“天有常法而人无常度,《礼》《乐》简明,而莫能具备,此古学者之过,亦今学者所疏,法度变幻,这部分东西,本来也应当随法度变幻,因而,学这东西,于时局无用,只当为诸位充个谈资,稍稍了解便可。”

  “今再学乐,不必纠结于《乐经》,可从贤师,可从君子,切不可从故书。”

  士人们纷纷点头称是。

  太陈旧而缺乏起伏变化的音乐,是会被人的耳朵淘汰的!

  尽管尊《乐经》的地位,但举凡了解上面音乐的人,就没有谁人愿意继续听那老掉牙的东西。

  这基本是大家的共识,所以士人们只是简单听了荀况讲解过一遍,便不再关注《乐》经。

  转而,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荀况能够讲解《春秋》。

  荀况犹豫再三。

  他不是没有能力讲《春秋》,而是《春秋》这部书,实在不应当给面前这些学识还比较浅薄的士人讲。

  这些士人多半是为了求名利而读书,但《春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它是脱胎于史书的一部书,但它又不能够被视为真正的史书。

  内中的各个部分的情节,其实本身跟历史事实就有距离,加上极其主观的阐述方式和用词、评断。

  这本书已经基本脱离了“史书”这样的范畴而更像是历史寓言小故事。

  它所真正要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存在于过去的,凝聚古人智慧结晶的高明计谋和诸般权力手段。

  它所真正要表达的,是书写这本书的那个人完整而缜密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它所推崇的,是过去真理一样的“礼乐制度”。

  非礼者,贬;礼者,褒。

  就这么简单。

  只是,因为语句太过简约,故而没有一定学识和阅历的人,难以快速了解。

  但真的具有了足够的学识和阅历之后,谁还能真的接受这书里面所体现出来的,写作者的观念与看法呢?

  这是一部自我矛盾的书!

  因着这矛盾,所以它不适合于这些求名利的士人,而是只适合于埋头致学的人。

  “夫子为何犹豫?”鞠子洲起身一拜而问:“请教。”

  荀况正襟危坐:“教!”

  “夫子不愿教我等《春秋》,是因其观念陈旧,还是因为它所推崇的东西,不合于目下的世道?”

  荀况皱眉,刚想说什么,忽而警醒,又闭上了嘴。

  语言陷阱?

  他有些惊奇看着鞠子洲。

  这是个陌生的士人啊。

  荀况看着鞠子洲,揣摩他的意图。

  “都不是。不愿意教授,只是因为我觉得,它不适合想要建功立业,有为于世道的丈夫。”荀况顾忌众人颜面,说了这么一句。

  鞠子洲笑起来:“原来如此。”

  “是孔夫子的东西,不适合于想要建功立业、有为于世道的丈夫吗?”

  把一个问题结论中的限定条件改换,并且将语境范围扩大化,套入到这句话本身里面,便是一句绝好的饵料。

  最引人注目的饵料,钓最有价值的鱼。

  荀况听到这问题,上下打量鞠子洲。

  这是一个很有水平,满怀敌意的士人。

  以前没见过,应该是今日刚到。

  一来就这么具备攻击性……

  是来求名的吧?

  荀况并不反感别人利用自己谋取名望。

  他笑呵呵地看着鞠子洲:“孔夫子本人的东西,的确是不适合于想要建功立业,有为于世的丈夫的。”

  “夫子本人,一生之中,都没有特别强的功业、作为。”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