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6章 基础设施_革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而粮食多了之后,大家的追求便从每天两餐,一顿饱饭一顿半饱开始向更好去寻。

  在这之后,豆腐和面粉出现。

  大家于是开始将更多的粮食磨成粉。

  于是豆饼、油渣这些油水充足的东西也出现了。

  这些东西便于烹饪、也便于携带,而且口味上比水煮黄豆、火烤麦粒强的多,所以已经替代这些,成为主流的干粮。

  有富裕一些的,甚至会拿这些东西去喂食猪、羊、鸡、鸭这些禽畜。

  而农会之中,因为粮食的逢迎和食物的增添,使得烹饪器具开始发生变化。

  这根本是鞠子洲意料之外的事情。

  然而凭借着自己确实的实践和大众的聪明才智。

  他们竟也在短暂的错误之后,走向了鞠子洲所熟悉的那个未来。

  这一切,不是某一个英雄超出世界的完全的个人才华所带来的改变,而是某一个点在某一次完成跃升之后,劳动人民结合自己的实践而去自发完成的努力。

  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去本能地追求更好的劳动方式。

  劳动方式的改变,影响了生产力的改变,因为不必受到太落后的生产关系的制约,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实践经验和需求去推动生产工具的进一步改变。

  从最开始的,一年两耕,到后来的铁锅、新式铁犁、耕牛的培饲。

  这种改变,是除了真切受到改变的人们自己之外,谁人也无法察觉的。

  鞠子洲被困在铜铁炉工地的时候无法觉察,被幽居“家”中,更是无法得悉。

  嬴政掌握着农会的具体事项和账册。

  他看得到这些变化。

  就他的感知而言,只能说是,这两年以来,农会的新生儿变多了。

  而且年轻的男男女女们,更愿意相好作乐,也更有时间和资本去相好作乐。

  不过与生育率的提高相携而行的事情是,分娩时候的死亡率。

  嬴政在头疼各地没有足够的基层官吏的同时,也很是为此头疼。

  他所能够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给农会之中派去一些医师。

  可,医师跟基层官吏一样,不算是什么珍贵的人才,却也无比稀缺。

  嬴政,拿不出足够的人手来。

  秦王政二年春,咸阳开办了几间医室。

  主要是,培养一部分有基础的治病能力,可以记住一些基础药方,处理一些简单的疾病的医师。

  学医者无不想要进入医室教授弟子。

  尽管这种教授,教出来的是不能被成为医师的医师,但这一举动,所能够带来的影响是,加官、扩大影响力。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秦王政对于自己有好感。

  一位十几岁、颇有手段、羽翼已丰的秦王,医师们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医师的事情,不算是解决了,但至少并不那么着急。

  轲基层的官吏问题,却是实打实的慢不得的。

  因为这些官吏,也应当算是,基础设施。

  没有管理者,农会建立,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而这方面一出问题,便是农民们切身利益的问题。

  嬴政不敢轻慢,于是只得开始着手制定一个规则——一个从底层可以晋升到丞相,乃至于封侯的制度。

  这个制度,是与以往、与现有的所有制度都不同的制度。

  治事考核。

  也叫做,考试。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