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五章 使用阉党_明末试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故里寄情山水,过的悠悠哉哉,并不一定会跟着我受苦行军打仗。”

  杜应芳一想,也是如此,跟着周大虎这个东主,可不是享福的,那些人不一定来。

  说完这事,杜应芳以为事情完了,没想到周大虎又一个突兀的问题突然丟了出来。

  “杜先生,孙公一生精忠报国,堪为国之柱石,军略卓越,为官清廉,威望极高,现在朝廷内忧外患,烽烟四起,却是一直赋闲在家,于国于民都是一大损失。”

  “不知可否劝动孙公重新出山为官,为朝廷效力?”

  杜应芳急声道,“不可。孙公一生坦荡,为国尽忠,然朝廷争斗纷乱,军备废弛,孙公如去,也会掣肘不断,无所作为,反害孙公。”

  “崇祯四年,孙公督辽修筑大凌河,被建虏所围,救援之时,兵将不和,巡抚邱禾嘉屡易师期,将领吴襄、宋伟不和,被建虏击败,监军张春失陷建虏,致使大凌河兵将粮绝,守将祖大寿出城而降。”

  “而朝廷诸臣,却是责怪孙公筑城失策,擅起边衅,纷纷上疏弹劾孙公,逼孙公以疾辞职。”

  “如此大谬之事竟会发生于朝堂之中,用心做事之人不被体恤,不做事之人却如狂吠之犬乱咬,事悲之呼莫如此事。”

  “朝廷更让人寒心的是,又追论孙公丧事辱国,夺官闲住。”

  “于东主有同样的想法的人,朝廷内外并不少,屡请朝廷招用,然今上对大凌河之事,仍有心中芥蒂,不批复此请。”

  皇上现在不想用孙承宗?这个周大虎倒没有想到这个情况,他一直以为是孙承宗孙公不愿再次为官,现在看来,两方面原因都有,这个就有些难办。

  好在周大虎想要孙承宗孙公官复原职,并不急于现在这一时。

  原本周大虎想的就是,等自己练出一支数万人的精兵,最好是五万人左右精骑,再加上一些普通兵士,十万人左右,再出战试锋,荡尽天下宵小,诛暴伐乱。

  那时请孙公坐镇朝堂,文武相彰,平定天下。

  岁数不是问题,要知道,嘉靖朝,严嵩相位一干二十余年,八十五岁才被罢官回乡。

  关于孙承宗和王在晋有关退守山海关的争论,孙承宗孙公认为“失辽左必不能守榆关(榆关,山海关的别称),失觉华、宁远,必不能复辽左。”

  这个争论,周大虎倒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王在晋的弃地四百里,退守山海关,在当时根本不可行。辽左一丟,建虏大军推之山海关面前筑城,屯田,就地移民屯战,山海关能守住吗?

  弃地对大明的政治影响力冲击呢?人心向背呢?百姓信心呢?

  等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并不妨碍建虏绕过山海关进入关内。

  至于孙承宗扩地四百里,大力筑城耗费粮饷,以致大明败亡,都是一些胡言乱语和事后之眼看问题,妥妥的马后炮。

  大明的败亡,最最主要的还是大明的组织力太差。一个万万人口百姓的朝廷,没有动员、没有大规模的强力组织,一盘散沙,东西南北不能互济,百姓不能组织,庞大的国力不能充分使用,焉能不败?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