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0293章 陈政事疏_少帝成长计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拔得头筹,成为状元的进士郎,其殿试考卷所书,必然是贴合时政利弊,且有针对性的切实际、可操作性高的政治建言。

  这样的人放在后世,相宰或许够不上,但在中央历练几年,作为国家某部门主官来培养,还是够资格的。

  但有一说一,即便是在后世,一个年轻人再怎么天赋异禀,也要在基层历练几年,再一点点提高。

  明清时期的状元郎们,也都是要在翰林院先进修几年,而后方能入朝,从相对较低的位置一点点往上爬。

  同样的道理放在汉室,也适用。

  而贾谊,便如同后世的状元郎一样:满腹才华,却年纪尚轻,政治经验十分薄弱。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前途一片光明,但还尚需历练。

  既然还需要历练,那就不太适合太早出头——历史上,贾谊在出头之后所经历的遭遇,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而刘弘‘剽窃’贾谊的《治安策》,转而推出《推恩令》的举动,就能很好地避免贾谊风头过盛,从而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得罪朝中大佬。

  ——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不外如是。

  历史上,贾谊屁颠颠给文帝上了《过秦论》、《陈政事疏》(治安策)、《论积贮疏》等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能当做一个王朝政治纲领的策论出来。

  文帝也理所当然的给贾谊封了官,还让贾谊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成为了博士;不过几年之后,贾谊的官就做到了太中大夫一职。

  要知道汉初的博士,可不是后世成千上万的高级知识分子,甚至都不是几十年后,武帝一朝烂大街的博士——汉初的博士,那都得是学术巨擘!

  如历史上被任命为‘《诗》博士’的申公,就是楚元王刘交的同窗,荀子的徒孙。

  因其曾在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并得到了天下界的认可,才成为《诗》博士。

  再拿文帝朝另一位青年才俊来说:晁错奉命前往济南,得伏胜教授《尚书》而归,便被文帝任命为了‘《尚书》博士’。

  什么意思?

  ——《尚书》的解读权,自此由晁错掌控!

  也就是说,要想在汉室成为博士,那就要在保证对自家学说滚瓜烂熟的基础上,还要拿的出让大多数人信服的‘经典解释’。

  换而言之:天下有几本经典,理论上就有几位博士。

  能得到天下公认,有资格独家解读《尚书》的,才能成为《尚书》博士;其他各家经典也一样。

  这样的人放在后世,几乎等同于国家某院院士了!

  而贾谊,却在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成为了这样的学术大拿。

  至于贾谊之后的太中大夫一职,那就更恐怖了···

  太中大夫隶属郎中令,秩比千石;虽然算不上朝中巨头,但也是妥妥的高官。

  ——须知九卿副官,也不过是比二千石的行政级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