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0章 二十七,洗疟疾_四合院的生活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专门的理发店,也有流动的剪发摊儿。

  现在发型来来回回就那么多,没啥讲究的。

  魏平安更倾向于流动摊位的剪发老师傅。

  一来老师傅手艺精湛,这个手艺说的不是剪出来发型好看规整,那都是必须的。

  老师傅之所以好,就因为剪发过程中的舒适程度。

  会剪发的老师傅这门手艺,不仅手里要有功夫,嘴皮子也得下功夫。

  客户往凳子上一坐,师傅上手咔嚓咔嚓开始修剪的同时,话也得跟上。

  注意力分散开了,聊得兴起,不知不觉就剪完了,一点也不煎熬。

  先剪哪里再剪哪里,什么时候清一下头发渣子,什么时候换个姿势,这都有讲究。

  二来呢,厂甸恢复了,天桥那边肯定热闹。

  魏平安前面坐着魏大宝,后面驮着周子墨,出了四合院就直奔天桥。

  快到中午了,但谁也没担心中午饭的事儿。

  来到天桥这片儿,周子墨和魏大宝都亢奋的不行。

  四尺长的糖葫芦,一只手都拿不来,周子墨得两只手举着,歪着头咬被糖稀包裹着的山楂。

  魏平安也来了一个,酸甜可口,很好吃。

  给大宝买了个风车,大宝被魏平安抱着,屁股坐爸爸胳膊弯,斜靠在魏平安肩头,把风车攥手里嘎啦嘎啦的转着。大宝也不安生,嘴里驾驾的喊,还着急的蹬腿。

  估计是雪橇玩多了产生的后遗症,像让爸爸走快点呢,风车需要风才能转圈啊。

  走了没几步,就又被迎面走过来的半大孩子手里的玩意儿给吸引了。

  “爸爸,爸爸,我也要……”

  过年喜庆,要啥就买。

  魏平安就差排着胸脯喊一声:本爹有钱了。

  于是,大宝手里又换上了拨浪鼓,摇的可起劲儿了。

  京城1963年的厂甸在整个60年代的历史中都留下了惊艳的一抹烙印。

  建国之后,厂甸原本就是老京城人的一大乐子,但因为紧衣缩食的三年,物资紧缺,全国上下都勒紧裤腰带呢,自然不主张铺张浪费。

  大家伙憋了好些年,今年终于恢复了,哪有不赶紧跑过来凑热闹的可能。

  据后来统计,这一年货摊有756个,出游人次超过400万,这一年厂甸人数相当于整个京城的五分之三。

  到了这里,仨人都没顾着直接去理发,而是先逛了起来。

  快中午点了,先吃个饱儿再说吧。

  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色香味形俱全,还有年糕、灌肠和面茶……

  逛一路,买一路,吃一路,周子墨觉得跟着姐夫出来逛,才算是真的过年。

  简直太厉害了。

  如果学会几十年后的用词,周子墨要大喊一声:爽!

  吃着手里的各种小吃,嘴里各种美味交汇,被幸福的咽进肚子里,再看着左右精彩的杂耍,还有各种小摊上的物件儿……

  真有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五彩斑斓的风筝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