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 九鼎! 九鼎! 下_夏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四不说话,只是慢慢地朝着前面走了过去。古风淳咽下口水,快速地跟在了他的身后。到了此时,他已经无需陈四的肯定来证明他的猜测了。

  九鼎,从三代开始就流传在华夏民族的口头相传和历史记载当中。数千年来,统治阶层也把九鼎当成国之神器,象征着自身权力的合法性。可九鼎在东周时期就神秘消失,两千多年来,杳无音信。从司马迁的时代开始,对于九鼎去向的猜测更是多如牛毛。而无论是太史公还是班超,在自身的描述里面,都无法描述出九鼎合理的去向。

  因为它被如此隐秘地藏了起来,藏在了这茫茫大海的深壑之中,归墟之眼里面,谁能够想到,当年徐福出海是个幌子,始皇帝于泗水打捞九鼎是个幌子,九鼎不翼而飞也是个幌子。

  秦灭东周之前,周王室就谎称九鼎早已不见。那时候东周王室式微,天下诸国无不把眼光放在了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身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周王室无力保护九鼎,只能将九鼎藏起来,对外宣称九鼎神秘失踪,企图以其神秘感来保持王室最后的一点可怜的尊严。可是秦人灭掉周王室之后,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秦人并没有公布九鼎已经落入了他们手中,最后秦始皇秘密命令徐福将九鼎运出中原,深藏于归墟神庙之中,为了掩人耳目,嬴政还让人散布消息,说九鼎被他融化,铸成了十二个铜人,以此守护着秦国天下,与此同时,他又将仿造了九个铜鼎,藏进他的皇陵里面,日后若有人掘开他的陵墓,发现这九鼎,那就会误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九鼎了,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人想到,其实真正的九鼎早已经藏到了归墟之中。两千多年以来,这世上只剩九鼎传说,九鼎却从不出现。后世君王也会铸造九鼎以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可是这些鼎比起大禹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九鼎,规模上完全是不可能与这传说中的九鼎比拟的。

  至今人们已经无法猜测九鼎的大小重量几许,可是战国策里面,却有着一段记载:秦人攻打东周,想逼迫周人献鼎,而周太师颜率却向地理疆域完全不接沿的齐国求助,允诺秦人退兵献九鼎于齐。可等秦人退兵之后,颜率却以道路不通、九鼎过重为由,婉拒了齐人的要求。并且列出了具体数据:商朝时期,盘庚迁都,搬运九鼎时候,一共动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即每个大鼎需要九万人才能拉的动。而齐王听到这个数据后,就知道不可能从领土不沾边的东周得到这九鼎,只好作罢。

  这个数据或许被夸大,但是也足以证明,这九个大鼎很大,很重。

  的确如此。这九个大鼎如九个巍峨的小山一眼伫立在面前。其中最高的一个约十米左右,剩余的八个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