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0章 真相的代价_肌肉影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妻子的选择才是最困难的。当初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做家庭主妇,是因为主角升职,工资很高,觉得自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照顾孩子上面。

  但当案子迟迟未决,三个孩子上学经费都不一定保证的时候,终于对丈夫爆发。她理解这个案子对丈夫的重要性,可是作为母亲,她也不能对孩子们的未来坐视不管。

  当对丈夫施压导致轻度中风被送进医院后,她突然觉醒,明白丈夫所追求一切的重要性。当她一字一句针锋相对时,对丈夫的爱和对丈夫事业的支持超过她生命中其余的一切。

  那一幕,安妮海瑟薇如此入戏,让丁诚都心中荡漾着感动,一波一波,向外扩去。

  不得不说电影这东西很奇妙,人们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面对那些心知肚明的假象,却依然做出悲喜交加的反应。

  在虚构的胶片或数码世界里电影是艺术的,而在我们的意识和情感的世界里,电影又是现实的。

  Participant更擅长于挖掘重大社会事件背后的原型故事,以更接近真是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作品结构也非常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在丁诚眼里其实美式英雄主义宣传,本身也是一种策略。通过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的塑造,可以激发个人为社会、为集体奉献的责任感,同时还能够让个人产生一种错觉,能够以一己之力赢得任何战斗。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发现美洲不是哥伦布一个人的独木舟,攻占巴士底狱的也不是某一个身强体壮的市民,陈胜吴广振臂一挥,还需要诸多的民众认可,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

  人类正是靠着围绕着某种信念组成的组织才能够战无不胜。独立战争不是华盛顿一个人的战斗,南北战争也不是林肯一人终结的,任何革命性的事件,都是群体达成共识之后,共同为止奋斗才能够完成。

  所以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塑造,也许会更能达成社会的稳定,用一种英雄的情怀感召个人,让个人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在某些方面,或推动变革或揭露丑恶,从而推动社会进化。比起来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是一种代价最小且又能发挥效果的方式。

  与个人英雄相对的就是集体主义式的文化,在对社会稳定上,集体主义大多数时候是有效的,让人融入在茫茫人海中,不出头,不犯错。但有可能也会让人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在觉醒之后利用集体,煽动起更大的社会变革。

  同时集体主义文化在推动社会变革上,效果就更弱。功劳是集体的,出力却是个人的,在看不到自己努力能够对最终结果带来多大影响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逐渐泄气。如果个人是渺小的,那么我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如果把电影当作一种意识形态塑造工具的话,无疑个人英雄主义在大多数方面都要优于集体主义。

  在很多影片中,英雄往往会遇到一个同样的困境,由于在某些问题上与大众看法不一致而受到排挤、鼓励甚至打击。

  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英雄,并没有超长的智慧、过人的体能,他们要做的只是与大众的惯性思维相对抗,在主流的文化和舆论压力下,坚持自己,并最终改变世界的看法。

  在这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追问——什么是真相?

  如果不假思索地回答,真相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但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是当事人,并不在场,我们了解的真相,也许是别人的口述,也许是记者的调查,也许是官方的陈述。

  任何一个事件,都有许多版本的“真相”,大多数时候,被最多人接受的那个版本,就成了最终的“真相”,而现实往往就被忽略。

  杜邦公司很早就知道排放的化学物质的危害,但信息被封锁在公司的内部,这是一个真相。

  从监管部门到公众,都认为排放是无害的,这是当时社会的真相。

  我们不能用一种时候诸葛亮的态度来看,如果设身处地的想,当时如果挑战这个社会真相,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努力。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