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仓颉造字,圣人留书_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目前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大约有四千五百多个。

  然而可以确认意思的只有两千五百多个,剩下约有两千个,意义不明,或者说还存在着争议。

  画面之中,宏观的视角逐渐的回落大地,聚焦于一座废墟之上。

  这里是殷墟。

  商王盘庚迁都于殷,这里成了商朝长久的政治文化中心。

  现今发现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出自于此。

  画面由远及近,

  地面的黄土呈现出斑驳的色彩。

  易泽,仿佛是凭空出现一般,随着画面的拉近,突然出现在殷墟之上。

  依旧是那一袭熟悉的灰色中山装,发丝也依旧一丝不苟。

  他的讲述还在继续。

  字正腔圆,即便不看字幕,也能够听得非常清楚。

  基本功非常到位。

  “这几种文字,是人类最早的古文字。”

  易泽身边,属于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属于古埃及人的圣书字,以及古中华人的甲骨文,以一种平行的姿态呈现出来。

  泥板,石碑,龟壳牛骨……

  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制出来的文字,记载在这些平平常常的物体之上。

  这些文字,依旧带有着浓重的自然意义,弯曲着的线条,还能够看出自然地韵味。

  象形文字,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属于表意文字。

  在上面,依旧可以发现过往文字发展的脉络,也能够看出自然的痕迹。

  “盛行数千年后,大多数古文字都湮灭于历史,甚至曾被人们遗忘了十几个世纪。”

  随着易泽话音落地,苏美尔人创建出的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泥板轰然间破碎,楔形文字化作一地碎片。

  古埃及人的圣书字也不例外,石碑上的文字一个个剥离掉落,像是石灰墙上剥落的石灰,铺了一地碎屑。

  这意味着,这两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并没有传承和发展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某种原因,楔形文字和圣书字已经成为了历史的遗迹,目前这些地区使用的文字,已经和他们古老的祖先毫无干系。

  东方呢?

  甲骨文的命运如何?

  即便观众知道未来的发展走向,

  但是,

  他们还是希望听得易泽说出口。

  无外乎其他,只是一种骄傲使然。

  “而东方的汉字,却伴随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一脉相承,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

  易泽的声音中逐渐的多了许多激昂的味道。

  背景音此刻也变得宏大起来,大气磅礴。

  在易泽身后,一个个甲骨文浮上天空,属于殷商时代的文明痕迹重现世间。

  古朴而又简单的宫殿,构建出一个传说的时代。

  文字,是记忆传说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手段。

  易泽缓步走在殷墟之中,身旁是一个又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殷人。

  他们在祭祀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