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4章再拿起吉他_车游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中清朝风格更重,气派、庄重、色彩鲜艳,但少了很多文化气息。

  而如碑林这样的西安古建筑则不同,虽然没有京城建筑那样大气磅礴,但却充满了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韵味。

  据刚才的司机师傅介绍,这个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

  不仅仅收录着碑相关的文物,还有很多关于书法、书画类的藏品。

  穿过门楼,脚踏青石板,在一栋展厅之中,江北真真切切的看到了“碑林”。

  一排排两米多高的大碑上篆刻着各样的字体,这些密密麻麻的碑刻字记录着不同的事迹。

  它们来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故事。

  但相同的是它们都见证了千年的风雨,亦都留存至今。

  在博物馆深处的一个房间里,江北一个看到了正在进行拓碑的工作人员。

  江北不由得被好奇勾住脚步,拉着吴雅停留了好一会儿。

  看着师傅上墨的稳健手法,“嗒嗒嗒”,反复蘸墨、捶打、蘸墨、捶打,似乎他的心也会变得宁静下来。

  “九成宫醴泉铭?”江北蹲在一旁,出声问道。

  那老师傅早已注意到江北和吴雅,心里本还好奇,这年轻人伤成这样怎么还四处乱跑?

  哪成想,这个年纪轻轻的病号能认识自己所临之书,他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是魏征所撰、欧阳询所书的九成宫醴泉铭。”

  其实江北对这帖子并不熟悉,但却对其中“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这一句的印象非常深刻,刚巧老师傅正拓至此,所以江北这才认出。

  “老师傅,据说这是天下第一楷书?”人都对“天下第一”颇感兴趣,江北自不例外。

  拿着凿子的老师傅停下了手里的活儿,转头笑道:“不错,欧阳询的正书,的确火候十足。”

  吴雅在一边小声问道:“大叔,楷书我听说过,正书又是什么?”

  江北解释道:“正书就是楷书,而楷书则是由隶书演化而来,只不过更趋于简化,横平竖直。”

  一边老师傅听得频频点头,接茬道:“小伙子说的不错,简单但也通透,真是和这楷书精髓相得益彰。”

  被莫名夸赞的江北脸一红,谦逊道:“在您这种大师面前,不值一提。”

  对于文化匠人,江北向来尊敬有加,就如在景德镇面对陶瓷大师周利民,也是恭敬无比。

  或许是看中江北身上那股子常人难有的古意,或许是觉得江北能如此谦恭是个不错的青年,原本在馆里出了名不爱说话的老人破天荒的健谈起来。

  “这贴,元赵孟頫曾评清和秀健古今一人,算得上是破天荒般高的评价了,我在这博物馆干了二十来年,拓了不下一千份了。”

  说着,老人还指了指手里按在碑上的纸。

  聊起历史,吴雅是完全的门外汉,什么欧阳询、赵孟頫,她似乎听都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