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研读五经_名门之后(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近年来选择其他三经的士子也增加了。

  周峙的本经是诗经,洛陵县其他读书人一般也以诗经作为本经的首选。常晓成还没选好本经,陆钧问他的时候,他毫不在意的道:“反正县试、府试又不考五经题,着什么急呢?”

  陆钧估计常晓成觉得他自己选什么经都能写出好文章。但陆钧可没有这个本事,五经之中任何一本,再加上注解和当代名家的经学著述,内容都非常多。四书就像必修课,大家都学,是基础,而五经就是选修课,不,是必选课,篇幅长不说,真的深入的研究进去的话,就得花费非常多的时间。

  四书里字数最多的是孟子,也不过是三万多字,然而五经里现在陆钧在看的这一本左传,是春秋的注解,春秋是“经”,左传是“传”,经加上传,陆钧自己当然没有数过,但是周峙告诉他,大约有二十五万字之多。

  陆钧读五经的同时还要学做八股,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把五经挨个研读一遍。读必须都读,但是以他现在的条件,他只能精读一本,略读其他。

  周峙自然希望陆钧选择诗经,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教他。但陆钧却有点犹豫——毕竟本经一旦选定,就最好不要更换,他还是想选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

  李尚源选了书,也就是尚书,他大概是社学所有的学生当中,唯一已经选好本经的人了。李尚源那天在督学面前的表现极其出色,他的文章似乎也很有特点,范督学想必已经牢牢地记住了他。其实,从看到李尚源的第一天起,陆钧就觉得他是一个很有自己的主意的人,他隐隐有一种感觉,虽然李尚源在他们三人之中出身最为贫寒,但日后他的成就却并不一定在他和常晓成两人之下。

  陆钧自己也翻了翻尚书,结果发现尚书实在是太难懂了。怪不得前人用“佶屈聱牙”四个字来形容这部经书的艰涩生僻。这也难怪,尚书的“尚”通“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其中收录的大多是夏商周时期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文。比如“训”是臣下劝诫君主的奏章,“诰”是君主发布的公告,“誓”则是君王鼓舞士气的誓词。陆钧读了两篇之后,心想,这不应该叫“尚书”,叫“天书”还差不多。一则因为年代久远,相当于现代人看文言文,很容易就看得一头雾水;二则这些君臣之间的事情现在离他还是有点太遥远了。

  况且,听常晓成的意思,能讲尚书的先生也不多,于是陆钧顺理成章的就把尚书从自己的可选项当中排除掉了。

  还剩下四本,诗经里的内容相比尚书,自然朗朗上口,容易理解多了,况且洛陵县的士子们修习诗经的很多,洛陵的县学里也以讲授诗经为主,如果他选诗经,无疑会有更多的资源,学起来也更容易。

  只不过,每次他想选诗经的时候,总是觉得心里不安,无论如何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