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退戎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点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当晚,北戎大营,戎帅大良、小良高居上首,营中灯火通明,觥筹交错

  众人在攻破祝阿,打的齐军只能龟守在历下城中之后,颇有些自满之色。

  戎帅大良打量着面前的这些不同部族的首领,心中不乏轻蔑。

  说起来,北戎一族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长期盘踞在北方,对中华文明形成了不小的威胁。

  北戎又称山戎,据《史记索隐》载:“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

  《诗经》中也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的记载。

  可见,北戎祖上也是阔过的。

  但是,游牧民族毕竟是游牧民族,无法形成强有力的集权政体,始终在松散的部落联盟状态徘徊,即使到了汉朝,匈奴人被打的遁入大漠之后,开始向汉朝学习,也无法形成集权政治,根本原因在于游牧民族不具备集权的经济基础。

  看着这些部族首领在酒精的作用下,相互争抢战利品的丑态,大良心说:“待我收拾了齐国,再慢慢收拾你们。届时,再威逼戎王,未尝不能实现天下宗周的盛景。”

  想到这些,大良举起酒爵对众人道:“前次破祝阿,今次攻历下,全赖诸位之力。明日若能破历下,各部所获即所得,能生得齐侯者,吾必请我王为其择一善地以畜养牛羊。”

  众人听到大良这么说,心中更是高兴,纷纷举爵表示必擒齐侯为大良表功。仿佛齐侯已经是囊中之物。

  话分两头,老齐侯在与郑忽定好计策之后。当晚便招公子元和公孙戴仲授计。

  对公子元道:“明日汝可领兵伏于东门,只等戎军来追便急忙杀出。

  又让公孙戴仲引一军诱敌:“只要输不要赢,诱至东门伏兵之处便算有功。”

  翌日,天尚未亮,郑忽便按原计划与高渠弥和祝聃领着一路人马悄悄出关饶到北戎身后设伏。

  行不过数里,天已大亮,郑忽便望见远处有山,海拔高不过二百米,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树木颇多,松柏苍翠,满山葱郁。正是设伏的好地方。

  郑忽便令高渠弥引一路人马在此地设伏。道:“待戎军至此,汝便突然杀出,与齐军前后夹攻。我引兵再前行数里,谨防漏网。事成之后,必为大夫请功。”

  高渠弥连声应诺,叮嘱郑忽小心戎军。

  郑忽便和祝聃引着引一路人马再前行数里设伏。

  又行了数里路,郑忽觉得差不多了,便命人开锅造饭,在此地等候戎军到来。

  话说天亮之后,戎军便整顿人马,戎帅大良让小良领着戎兵三千作为前锋,自己率剩下的人马紧随其后。

  公孙戴仲按昨晚老齐侯授计开关迎战,两下交锋约二十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