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岩邑也!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未及午时,大军前锋便抵达制邑。

  提起制邑,或许知晓的人不多,但是说起他的另一个名字,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就是虎牢关。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皆是发生在虎牢关。

  秦王李世民生擒窦建德也是发生在虎牢关。

  据《汜水县志》记载:“虎牢为东西之绾毂,玉门为南北之咽喉。两崖壁立,一线羊肠,俯侵大河,仰逼重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近之势,所谓一举足而关天下之轻重,为自古有天下者所必争”。

  虎牢关之得名,源于周穆王曾经在此地牢虎。

  历史上的虎牢城曾七易其址,制邑应该算是最早的一处。

  制邑原本属于东虢国,东虢国灭,地入于郑,从此成为郑国一个极为险要的关隘。

  郑庄公刚继位时,武姜就曾请求将制邑分封给共叔段,被郑庄公给拒绝了。

  郑庄公宁愿将大于新郑,且是自己原来封地的京城封给共叔段,也不愿将制邑分封,由此可见制邑对于郑国的重要性。

  看着眼前依山而建,扼据要冲的制邑,郑忽不由自主的感叹一句“真天下雄关也!”

  暇叔盈也道:“世子之言是也,此雄关,真我郑之宝也!”

  祭仲闻言,却道:“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且制邑,虢公之故土也,虢公不修仁义,其民不附,是以郑有之,今世子若不修德而恃险,郑其步虢之后乎!”

  郑忽面色一肃,稍整衣冠,十分郑重的对祭仲行礼道:“谨受教!”

  暇叔盈亦言受教。

  祭仲很满意的轻捋胡须,一副孺子可教的欣慰模样。

  其实,原本郑忽只是单纯的感叹一句,并没有什么恃险的想法。

  但奈何此时的大臣,尤其像祭仲这种大臣,只要国君或者世子有一点不对的想法冒头,他们就免不了要劝谏一番,力图将任何可能危害到国家的念头扼杀在萌芽里。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也不能强辩,痛痛快快的认栽,是最明智的选择。

  “入城!”

  随着郑忽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开进城中。

  两天的急行,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不过,这却并非是结束,反而只是刚刚开始。

  入城后,郑忽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士卒扎营后即刻安歇,不至天黑不得出营半步,敢有违令者斩!

  同时又让制守多备热汤,送往各营中。

  之后,郑忽又与祭仲一道亲往各营里巡查,安抚士卒情绪,查其有无伤病者,令人医治。

  巡查了大半天的时间,郑忽这才和祭仲一起回到中军大营。

  此时,暇叔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