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5章 煌煌巨作,《本草纲目》。(求_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5章煌煌巨作,《本草纲目》。(求订阅)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第三节课。

  江宁明显放松了许多。

  看着一众学子,江宁说道:“今天我们这节课讲一位医生,李时珍。”

  “相信大家也查阅过一些资料,知道李时珍是谁。李时珍是明代的一位医生,他只考中过秀才,没有中过举人,更不是进士,所以他也没有当过官,他就是普通的一小老百姓。或者说,比之普通小老百姓要好一些。但对于几千年历史而言,像这样的医生,也不会被太多的史官关注。”

  不只是这个世界。

  前世也是如此。

  前世史书上对于李时珍的介绍也没有太多。

  如果不是因为李时珍作了一部神作,估计李时珍是谁大家都不知道。

  “可纵然如此,李时珍仍然与徐霞客一样,散发出了他的光彩。我们还得从头开始说起……”

  “李时珍出生于湖北,他的祖父是一位草药医生,他的父亲李言闻是当时的名医。不过虽然是名医,比起出仕,医生的地位并不高。所以开始的时候,李言闻并不想李时珍学医,想让他考取功名。因为李时珍幼年读书读得非常好,14岁的时候,李时珍就考取了秀才。可李时珍对于功名并不是很感兴趣,在他连续三次会试落榜之后,他便弃儒学医。”

  “因为有名医父亲的教导,加之李时珍在医学这一块天赋奇高,所以20多岁的时候,李时珍的医术就已经非常高超了。明世宗嘉靖30年,李时珍这一年33岁。富顺王朱厚焜患了重疾,一系列名医都没治好。有人推荐李时珍,李时珍很快就将富顺王朱厚焜的病给冶好了。至此,李时珍名声大显,后来他又被楚王请到王府,兼管良医所事务。再后来,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三年后,再次被推荐上京担当御医。”

  上述李时珍这一些经历,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因为担任过御医,所以有一些介绍。

  这也是不少人查阅资料,对于李时珍的初步印像。

  不过史料当中,也仅仅只写到这。

  后面呢。

  那就没有了。

  没有并不是说李时珍不在了。

  而是史书并没有记载李时珍之后的事迹。

  也许对于史官来说,不为皇家办事,没有当什么官,那就没有太多值得记载的。

  但对于江宁来说。

  其实前面李时珍的一些事迹,才是没有太多值得记载的。

  ……

  接着,江宁继续说道:“40岁时,李时珍辞去了御医的工作,他回到家乡创立了东壁堂,并坐堂行医。一天,李时珍来到湖口,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而棺材里直往外流血。李时珍上前一看,见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于是赶忙拦住人群,让抬棺材的人停下来,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相信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