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0章_宫女谈往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以及处于逆境中的怪异心理;李莲英和崔玉贵的身世和在宫中的真实处境,以及他们的为人、秉性和最后的结局;还有,西逃路上太后、皇帝、皇后、太监、大阿哥、四格格、宫女等诸多人物的表现和情绪,都被作者写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具有极强的实证性。看了这部《宫女谈往录》,以前流传的什么慈禧非常宠爱李莲英,经常找他按摩,李莲英青年嫖娼宿妓,拐骗姘妇,卖良为娼,事发畏罪入宫,圆明园力捉“四春”等等荒唐说法,便烟消云散了。因为老宫女何荣耳闻目睹的一切,完全可以证明,上述种种谎言纯属无稽之谈。此书的可信性,甚至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储秀宫里的每盆花放在什么地方;太后膳后经常到何处散步;她不同季节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每个长指甲是什么样子;西逃路上太后哪一天开始用膳,具体吃了什么,吃了多少;颐和园里太监们如何养鸟、驯鸟、养鱼;胭脂制作的完整过程和用法等等详情细节,也都被作者通过老宫女的口述,描绘得活龙活现、惟妙惟肖。总之,作者对待每个历史人物和每一史实的叙写和描述,是极为严肃的,是具有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的科学态度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说这部《宫女谈往录》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而且对一些重要问题,很可以起到澄清是非、拨乱反正的作用。

  然而,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史书,更不是介绍紫禁城概貌的导游材料和关于太后、皇帝宫廷生活的说明书,而是一部非常富有感染力和艺术价值的文学著作,具体地讲,是一部特色鲜明的长篇纪实文学。在史料真实可靠、全面翔实的前提下,文学创作的十八般武艺,全被作者施展了出来。比如,全书的谋篇布局采取了一种繁枝复叶结构。慈禧的宫廷生活是主干,光绪、珍妃、李莲英、崔玉贵等人的身世和遭遇,是大树上的枝,宫女生活的种种细事和皇宫中的诸多制度和规定,则是树之叶蔓。全书犹如一株主干突出、枝杈丰盈、叶蔓肥硕的大树。不须赘述,没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缺乏调度驾驭全部素材的能力,全书的结构欲取得如此丰满、和谐、完善的效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作者在叙事方面,是很愿意动脑筋的。他从不平铺直叙,而是恰当娴熟地运用传奇手法,制造悬念,使全书的面貌显得波澜壮阔,重峦叠嶂。比如对珍妃之死的叙述,全书快到结尾时才介绍老宫女何荣与剃头刘的婚事等段落,便是范例。还有,看得出来,作者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全书是以轻松自如的散文笔调写成的,因此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情。纪实文学作者能写进自我,是很不容易的,可是,《宫女谈往录》的作者却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令我心折、钦佩的是,作者还是一位功力极深的工笔画家,请看他对养鸟、驯鸟、养鱼、制作胭脂的描写是多么细腻、入境、高雅!那些段落单独摘录出来,难道不是绝妙的散文吗?还应指出,二位作者写作这部《宫女谈往录》的目的,并不是想刻画几个人物。然而,由于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对涉猎的人物又有极深的理解,因此,虽然对每个人物没有专门去刻画,但却能廖廖几笔,就把人物的心灵和感情世界展露无遗。比如,慈禧表面上像个慈祥的老祖母,骨子里却是那样的阴狠毒辣;光绪皇帝在囚禁中形成的心理变态;老宫女何荣既是个奴才,又有为人的道德;李莲英既能讨得太后的赏识,又得众太监和宫女的信赖的为人处事,都被作者写得那样地生动传神,牢牢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