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六章饵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这样朝廷大军的补给线就会被拉长,还可以小股敌军袭击官军粮道,官军数万大军,每日耗费粮草数目巨大,若是一旦粮道出现问题,必然会为敌所趁...不过只要宜都光复,叔父也就有了交代。”

  王鹤臣听完了直接皱起了眉头,越是知兵,就越是能理解侄子王训所说的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叛军很有可能会采取的计划。

  但不追又不可能。

  只要宜都收复之后,无论是元帅行辕还是上京朝廷,都会要求乘势追击,这也是应有之意

  “罢了,先夺回宜都在说吧,外一叛军死守宜都呢?”

  而叛军果然没让王训的话落空,等王鹤臣赶到宜都的时候,果然是几乎一座空城。

  城中的府库被叛军搬空了,城中百姓也被叛军裹挟而去。

  王鹤臣无奈之下,没有立即追击,而是向程锦堂以及元帅行辕分别去信问询下一部如何进兵。

  另一个方向,程锦堂亲领四军五万余人,追击方虬和方蛟所部数万人。

  其中方虬率军在前先后攻下了兴山、秭归、巴东,并且直奔夔州的永安而去,方蛟则率军殿后,阻拦程锦堂的追兵。

  最后凭借兴山的地势,成功阻挡了程锦堂长达十日之久。

  兴山的地貌区划属秦岭大巴山体系,山脉走向从东向西伸展,总地势为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东北部群山重叠,多山间台地,向南逐渐降低,西北部山高坡陡,沟深谷幽,水流湍急。

  这样的地形朝廷的大军无法展开,而叛军利用地形节节退守,消耗官军。

  而官军这边因为复杂地形,不敢掉以轻心,兵分多路在各个山谷之中齐头并进,相互呼应。

  最后率军攻到了兴山城下。

  兴山的红莲军占据县城和鸡笼山,相互呼应,官军若想破城,就只能先攻鸡笼山。

  两千官军甲士,身披轻甲,在弓弩手的掩护下想向着鸡笼山发起勐攻。

  而红莲军顶着山下的箭雨,不断向下投掷滚木和石块,不少官军死在木石之下,或被砸的头破血流,或被砸的筋断骨折。

  神策军使苏锻见状,亲自披甲持刀,指挥大军攻山。战到最后直接带着亲卫身先士卒,最后终于在付出了千余人的伤亡之后,才攻下了二百叛军驻守的鸡笼山。

  鸡笼山失守之后,兴山就成了一座事实上的孤城,城中守军只有千余人,却让官军打了五日,才攻破了兴山。

  程锦堂在“光复”兴山之后,下令嘉奖有功士卒之后,才带着众将一起入城,然后在城中进行了进行了议事。

  先登入城的是天武军所部,军使周铁冠先是询问道,“大都督,有百余名俘虏,都受了些伤...”

  “贼众顽抗,哪有什么什么俘虏?”

  “是,末将明白,此战红莲贼负隅顽抗,千人尽诛。”

  周铁冠斩钉截铁道。

  “方虬和方蛟有什么动向?”

  兴山虽然被朝廷夺回了,但方虬和方蛟的主力此时已经往归州和巴东去了,全歼城中的一千守军,光复一座县城,其实足够向元帅行辕报捷了。

  但程锦堂却面沉如水,因为他清楚,这种程度的胜利,甚至不能称之为胜利。

  首先因为地形因素,官军在攻下兴山的过程中付出的伤亡代价比斩获还多。打的还是红莲军。这也能叫胜仗?

  “回大都督,方虬率军拿下巴东以后,直奔永安而去,是在我们攻打兴山之前,目前还没有永安失守的消息,永安是夔州州治,又有都督府所在,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被红莲攻下...”

  幕僚的一些话让程锦堂陷入了沉思。

  方蛟方虬率军有数万人,但这些军力想要在攻下永安也是有些痴心幻想了。

  但他作出一副架势是要干嘛呢?

  莫非是声东击西?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