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五章争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手无可战之兵,要他们拿什么去平乱?传令江南,建邺若不可守,卫国公可退至江北,组建大元帅行辕,调度诸军平叛。另外追授杭州刺史刘敬之为中书令,谥‘文忠’,若有后人当嘉奖之,若没有则命同族过继嗣子,恩荫厚赠,如此忠节之臣,胤嗣不可绝。还有诸多死节之臣,礼部和御史台商议,都要一一封赠。”

  这时候御史中丞陈伯远道:“陛下,忠烈死节之臣,自当嘉奖厚赐,以彰忠义,可这东京建邺乃国家五京之一...若失,则江表皆为吴逆所有...绝不可弃,当令卫国公李世忠死守,而后名扬州都督府安州都督府襄州都督府江州都督府全力增援,不可让寸土与吴逆。”

  道君皇帝一听陈伯远的话顿时觉得有些头疼,却没法反驳。

  这话错了吗?没错。

  说破大天去,这话也没错。

  叛军攻势在勐,也不能轻易放弃国家五京之一的东京建邺。

  但就是因为没错,赵令渊才觉得头疼。因为对错这种事,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朝廷面对目前的局势其实已经有些相形见绌,燕山防线外,吴仁光的数万大军虎视眈眈。

  江南吴王作乱,更是让朝廷疲于应对,有左支右绌之态。

  所幸,恒州之乱大局已定,只要恒州乱军被消灭,燕山外的燕王就必然会退兵。

  这件事双方都是心照不宣。

  吴逆之乱,想要从速解决已经不可能了。吴王经营日久,与江南豪族勾连很深。

  而江南士绅对于朝廷一直对江淮科以重税,却在朝堂上打压南人也是非常不满,所以明里暗里都在盼望吴王能够把事情闹大一点,最好真的能够打进上京城,改天换日,江南世族也自然水涨船高

  面对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乱局,朝廷想要迅速解决,也就必须得有能臣干将。

  北边是英国公傅懋修,南边自然是卫国公李世忠。

  这两人都是正值壮年,名位、威望都足以镇服诸将,所以在道君皇帝看来,即便是建邺失守,只要李世忠能够在江北组建元帅行辕,朝廷在派出可用之军,那么平定叛乱不过或早或迟。

  但一旦李世忠死于建邺,诸军震怖之下,武安侯傅津川的威望又不足以威服一众老将,江南则无可用之将。

  至于大晋第一名将冯神绩所节度的河东虽然无事,却更不能轻动,大晋内乱之时,尤其要防着北面。

  但陈伯远说的也很有道理,最起码这样的旨意不能发,地也不可言弃。

  这时候老太师许崇简猝然开口道:“此非常之时,老臣以为,对于战局,前线将帅自有思量,而朝廷居于千里之外,诏命再快,一来一回也有月余,前线战事瞬息万变,若指望朝廷诏命打仗,将帅们无异于作茧自缚,而用兵者,不当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卫国公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