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七章江淮起风波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查证与否,吴王在江南都不能待了,徙封是肯定的。

  而当下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确定,吴王是不是真的有反意。

  按照李进忠的想法,就是他亲自带着人去越州探查一番,先探明其行迹有无可疑之处,若果有反迹,李世忠这边可以派遣轻兵带着符节印信突进,最好能免起兵戈。

  卫国公李世忠却直接否决了这个想法,“吴王世居江南,耳目众多,他若是有反心,朝廷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他,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只需要派人宣召吴王,来建邺商讨军务,他若是来,就证明吴王府没有反心,若是不来,我们就可以整军备战了。”

  对此李进忠没有任何的意见,卫国公本就是东京留守,假节钺,专征杀伐,有临机专断之权。

  如今道君皇帝又许其便宜行事,江南大小事务都可以一言而决。

  随后,李世忠派出信使,手持印信前往越州。

  另一边,绣衣卫千户胡兰卿直接带着上命,接手了的东京绣衣卫千户所,原千户杨炎则被调往上京。

  在江北,傅津川在正是接受僚属参拜,就任大都督之后,立刻鞍马不停的带着牙兵护卫巡视各军。

  随后包括都督同知陆勋、广锐军军使吕虔勖、清正军军使毕思立、安国军军使檀珲四名大将全都被斥责,并限期清查军额。

  “我不过是敬他是上官,还真拿自己单盘菜了?不过是立下尺寸微功,凭借家世和道君皇帝宠信,才被封了侯,现在跑到咱们扬州地界上耀武扬威了...”

  陆勋的私宅内,四人围坐在一张八仙桌,上面摆着几样酒菜,十分的精致。清正军军使毕思立正在大放厥词,他年近四十的模样,正值壮年,膘肥体壮,倒是很符合武将的形象。

  今日里被傅津川在节堂一顿斥责,常年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毕思立哪受过这个?上任大都督赵文节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今日被一个年纪约莫是自己一半的年轻人斥责的,这气性上来,也就口不择言了。

  “哼,早晚有他受的...”

  陆勋这边没劝他,倒是叹了口气道;“你们都知道我是卫国公的旧部,算是跟这位武安侯爷沾亲带故的,看在往日交情上劝你们一句,该低头的时候要低头,二十岁的年轻人,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跟着他对着干,落不了好。”

  陆勋是卫国公旧部,而卫国公正是傅津川长兄傅淮川的岳父,两家自然是姻亲。

  吕虔勖道:“话是这么说,可这直接就要咱们补齐军额,上哪去找啊?广锐军正军该有一万两千人,各级将校两千人,外加六千辅兵,可我现在加一起不过一万三千人。上哪找这么多人给他啊?”

  檀珲道:“硬抗不是事,闹开了朝廷的板子肯定是要打在咱们身上的,大都督早先在楚州的时候说了,边军的空饷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