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8章 厂长们纷纷抱怨_带着医院回80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车厂的邵经理也来了?你们效益应该不差呀。”

  华国可是自行车王国,80年代自行车是刚开始普及的年代,以前大家穷,不是人人买得起的,这87年大家手里有钱了,还不是家家户户都要买呀。

  怎么越州自行车厂在这样的大牛市、大环境下,居然会亏本,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邵厂长脸一红,赔笑道:

  “陈院长,你是不知道呀,以前我们自行车厂的效益在越州地区也是排名前十的,多少人开着后门想要来买自行车呀。”

  陈夏点点头,他清楚记得,当初他在临安跟钱进方哲这些临钢厂子弟,用大米换票的时候,自行车票可是很珍贵的东西。

  邵经理继续说道:

  “这不是改革开放了嘛,私营企业越来越多,我们越州自行车厂一辆自行车卖240元,人家私营厂一辆自行车只要180元,170元,这怎么竞争得过呀。”

  听到邵经理的抱怨,会议室里的其他厂长都纷纷抱怨那些该死的私营厂和乡镇企业,为了抢生意,把利润一压再压,批发价一降再降。

  国营厂的定价权都是固定的,很死的,定了多少就是多少,哪怕是厂长也不能轻易降价,否则就是犯错误,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再说了,国营厂的问题绝不是管理层跟猪一样,同样厂子里面人浮于事,吃闲饭的人太多,技术落后不思进取等等,都是问题。

  好了,你国营厂不降价,人家私营厂降价呀,别说自行车了,你一个搪瓷脸盆,人家卖2元,还能赚上5角,薄利多销。

  你越州搪瓷厂一个脸盆出厂价就要2元3角,哪怕他一分钱不赚批发出去也比人家贵呀,老百姓干嘛要买你的产品?

  可能你的产品质量是比较好,用料也比较扎实,可老百姓管你,人家就图便宜。

  更雪上加霜的是,八十年代末期,曾经辉煌的供销社和百货公司的垄断地位不在了。

  那些私人的小商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开起来了。

  就算是在农村,也有许许多多的走家窜巷的商人出现了。

  越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嘛,小商人就买条船嘛,然后将所有的小百货小商品放在船上,摇呀摇,摇到广大农村去卖货,吃住在船上。

  虽然辛苦,可是这种送货上门,价廉物美的模式可是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

  这下别说这些国营厂了,连供销社和百货公司也纷纷挡不住倒闭了。

  到了九十年代,民营企业在越州全市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达到95%以上。

  剩下的国企也就是关系到民生的一些企业了,比如电力公司、供水公司、煤气公司、文旅公司等等。

  这些行业一般民企也进不去。

  如果不出意外,在坐的所有工厂都将在八十年代倒闭,或者陆续转制成私人企业。

  听着这些厂长们的抱怨,陈夏算是明白了这些企业为什么日子这么难过了

  而且从另一个侧面也了解到,就算他采购了这些企业的订单,他们也死定了。

  陈夏既然要对这些工厂下手,有些“不良企图”,那就更不能给他们订单让他们续命了。

  他们越“黄”,收购难度越低不是?

  请收藏:https://m.bs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